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编写,文末附有文献来源及截图,请您知悉。
---
1946年古山之战:七天血战引发的沉思
1946年古山之战,是一场持续七天的惨烈战斗,战况异常激烈,引发了诸多疑问。独立旅在这次战役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击毙敌军700人,俘虏同样数量的敌军,但自身伤亡达1080人。这场战斗是否真如外界所说的“歼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此高昂的代价背后,是战术失误还是战略错误?
---
一、战役背景与初期交锋
展开剩余87%1946年5月13日凌晨,随着夜色逐渐退去,独立旅的士兵们在浓密的阴云掩映下整装待发,准备发起对古山的全面进攻。战场在炮火的照耀下被点亮,前线陷入炮声与爆炸震动交织的混乱状态。70团和66团的士兵在敌方密集的火力网中艰难前进,面对机枪扫射和炮弹轰击,两团在初期遭受严重火力压制,形势异常严峻。
70团的士兵们迅速寻找掩护,在战地上布置沙袋和简易防护工事。机枪手敏捷地部署火力,以掩护突击小组的前进。突击队员携带手榴弹与冲锋枪,在炮火的掩护下反复冲击敌军防线的薄弱环节。经过多次战术调整,70团终于在激烈交战中打开了突破口,成功破坏了敌军的防御。
与此同时,66团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利用地形和夜色掩护逐步推进。在连番火力交锋和反击中,他们稳步压制敌人防线,与70团协同攻势,共同突破了敌军阵地。
65团第三营同时展开行动,目标锁定黑水地区——通向建平方向的关键通道。夜晚为第三营提供了优势,他们通过精密策划的突袭与迂回战术,迅速占领黑水,为独立旅后续向建平的推进铺平了道路。
随着晨曦渐显,战场上硝烟与晨雾交织,独立旅指挥官在临时指挥所通过无线电和信使不断调整部队部署和作战计划,力求各部协调配合,迎接接下来的战斗。
---
二、古山城攻坚战的艰辛
5月15日夜幕降临,古山城周边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氛围。独立旅士兵整装待发,准备发起对古山城的第二波猛攻。随着夜色加深,指挥官下达进攻命令,战斗再次爆发。
66团的第一营和第三营承担主攻任务,目标锁定古山城北门。夜色提供了一定隐蔽,士兵们悄无声息地携带沉重云梯前进。静谧的夜空中,只有低语声和装备摩擦声。当他们抵达城墙脚下,迅速展开云梯准备攀登时,敌军突然从城墙投掷火油和沸水,火焰瞬间吞没云梯,严重烧伤攀登的士兵。一次次尝试被迫中断,攻势遭遇惨重损失。
同时,70团集中兵力攻打古山城西门,携带爆破器材和重型武器,试图强攻城门。敌军机枪和炮兵火力凶猛,弹雨夹杂着土石飞溅,70团士兵在接近城门的过程中屡遭重创。尽管利用烟幕掩护和掩体保护,敌军火力过于密集,冲锋多次受挫。士兵们奋勇向前,但城门依旧坚不可摧。
古山城守军凭借高地和坚固城墙优势,抵御独立旅的猛烈攻势。独立旅炮兵展开持续炮击,企图击毁城墙打开突破口,然而敌方防御严密,炮击未能造成决定性损害。
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独立旅士兵多次进攻失败后退回集结点,重新调整战术、修复装备、补给弹药,准备黎明时分再次发起冲锋。夜空中战火映红半边天,炮声与呐喊此起彼伏,展现出一场持久且惨烈的攻防大战。
---
三、战果与伤亡统计
这场持续7天的战斗最终以独立旅毙敌700人,俘敌700人的战果收尾,但自身伤亡高达1080人,残酷的代价反映出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更为严重的是,敌军162团团长易惠率领300余名特务连及官兵成功突围逃脱,暴露出独立旅在封锁与追击上的不足,也反映战场指挥与信息传递的缺陷。易惠的逃脱不仅使敌军指挥体系未被有效瓦解,也为敌方留下了日后反扑的隐患。
这场“歼敌千,自损八百”的战役令独立旅深刻反思自身战术与战略的得失。战后,独立旅对古山战役的战术安排、火力配备、部队协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与评估,旨在未来作战中减少伤亡、提升作战效能。
---
四、领导冲突与士气问题
古山之战结束后,独立旅在总结中尤为关注包围圈出现漏洞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旅长张德发与70团参谋长霍成忠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战后评估会上,张德发详细审视包围圈设置及维护中的失误,尤其指出70团封锁任务执行不到位,是导致敌军突破的关键原因。
张德发情绪激动,面对霍成忠越发严厉,最终在众目睽睽下失控动手攻击霍成忠。
这一行为在会议现场引发轩然大波。70团团长吴瑞山作为霍成忠的直接上司,极为不满张德发的举动,立刻介入制止冲突升级。吴瑞山情绪激烈,甚至拔枪以示警告,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至极点。
幸而独立旅政委谢镗忠和团政委王星及时介入,将双方分开,防止事态恶化。政委们的干预暂时平息了现场的紧张气氛,但事件影响深远。
---
五、战术与战略的深刻反思
古山之战的惨烈不仅考验了独立旅的战斗意志,也揭露了当时我军存在的诸多战术与战略问题,战后分析对此进行了细致剖析。
首先,火力不足问题尤为突出。独立旅在攻城初期由于缺少足够的重炮和迫击炮支持,遭遇敌军强烈火力压制。古山城周边敌军阵地防御坚固,配备重机枪和炮兵,形成严密火力网,令步兵难以有效接近。幸得杨苏纵队炮兵连及时赶到支援,才缓解部分压力,为步兵开辟进攻窗口。然而,这也暴露出独立旅火力建设的不足,未来必须大力加强火炮力量。
其次,部署缺陷是战斗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由于对古山城内火力配置侦察不足,独立旅在攻坚时遇到多处伏击与隐藏火力点,敌军利用地形和建筑巧妙防御,执行消耗战术,拖延进攻节奏。战后明确指出必须加强敌方防御情报收集,确保部署精准,攻击有效。
最后,协同配合问题突出。70团作为热辽军区直属部队,享受一定特殊待遇,引发内部不满和摩擦。战斗紧张之际,这种矛盾导致指挥链混乱,降低了协作效率。旅长张德发对此持反对态度,战后冲突中情绪激烈展露无遗。
---
参考资料:
中共朝阳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 寸土必争[M]. 1990.
发布于:天津市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名,股票配资配资,十大实盘配资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