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在明成为韩国新总统时,大家都以为他能带来一番新气象,可事实却大大出乎预料。虽然他口口声声承诺变革,但他所采取的政策走向,仍然延续了亲美媚日的路线,几乎没有太多突破。李在明上任没多久,局势便已经变得复杂重重。国内的政治对手们已经虎视眈眈,准备随时推翻他,朝鲜方面则再次亮出核武威胁,甚至连当初支持他的一些力量也开始倒戈相向。事实上,这一切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李在明一系列冒险的政治决策引发的连锁反应。
李在明最近的一次美国之行,似乎让他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访问期间,他不仅公开称朝鲜是“又穷又横的邻居”,还与特朗普讨论了朝鲜无核化问题,这一言论立即引发了朝鲜的强烈反应。朝中社在8月27日发表的评论中,用极为严厉的语言批评李在明,指责他患上了“无核化妄想症”,并明确表示朝鲜永远不会放弃核武器。这个言辞激烈的声明,标志着李在明与朝鲜的关系急剧恶化,而这种状况无疑给他增添了极大的外部压力。 不仅如此,李在明的国内政治局势也急转直下。前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新当选的党首张东赫,直言要“全力以赴推翻李在明政权”。张东赫刚上任便放出这种狠话,让李在明的处境更加棘手。张东赫在党内选举中虽然仅以微弱优势胜出,但他已明确表示会坚决反对李在明,尤其是与前总统尹锡悦的分歧,令党内矛盾加剧。李在明自2025年6月上任以来,支持率已经从最初的65%下滑至56%,这一变化反映了他在国内政坛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削弱。 党内的不和不仅仅限于与张东赫的冲突,李在明与共同民主党党首郑清来也存在明显的分歧。郑清来被戏称为“影子总统”,他与李在明在多个重大议题上的立场截然不同。李在明甚至公开承认,执政党领导人和总统的立场不同,这一表态无疑加剧了党内的裂痕。
在李在明的改革计划方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李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施政五年规划”,涵盖了内政、外交、经济等多方面,意在对韩国政治体制进行深刻的改革。然而,改革之路并不平坦,特别是在涉及总统任期和国会监督的提案上,李在明提出的将总统任期从现行的五年制改为四年连任制的方案,直接冲击了韩国传统的“帝王总统”政治结构。而他还提议收回战时指挥权,试图加强韩国的战略自主性,但这些改革提案遭遇了国内财阀集团的强烈反对,同时也受到中美博弈的制约,外部压力不断。 李在明对日的外交政策也面临严峻考验。竞选时,他曾誓言要追责日本,坚决否定朴槿惠时代签署的《慰安妇协议》,称这是“国耻”,但执政后却突然改口,称“历史问题要包容”,并承诺将继续维持该协议。这一转变使得市民团体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李在明的这一做法是在“开历史倒车”,日本当年以10亿日元(约合5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治愈金”,却未正式道歉,这使得李在明的立场显得软弱无力。 李在明面临的最大危机,其实源于他外交政策的彻底崩盘。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苛刻要求,将韩国逼入了尴尬的境地。例如,美方要求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扩大至整个印太地区,逼迫韩国介入台海问题;还要求大幅提高韩国军费占GDP的比重,从2.3%涨至5%;以及要求签署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协议,相当于韩国年预算的80%。李在明为了获得特朗普政府的“支持”,接受了这些苛刻的条件,甚至额外下单采购103架波音飞机,这些举措使得韩国的外交政策完全受制于美国,而这一切的代价则由韩国人民来承担。 历史似乎总是给韩国总统们上了一课。从朴槿惠的“闺蜜门”到文在寅的“狱中门”,权力的巅峰与危机的悬崖常常并存。而李在明可能忘了,当民众中有24%的人希望他与尹锡悦“一起被清算”时,这不仅仅是党派斗争的产物,更是民众对韩国政治体制深深的失望。当“推翻政权”从口号变成行动,意味着韩国的民主根基正在动摇,局势正走向不可预测的未来。
发布于:天津市
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名,股票配资配资,十大实盘配资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